1月5日,印度财政部发布声明称,小米科技印度私人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小米印度公司)逃税65.3亿卢布,税务部门已发出追缴税款通知。对此,小米公司回应,这次税务问题,根源是各方对进口商品的价格认定存在分歧。对包括专利许可费在内的特许权使用费是否应该计入进口商品的价格,这在各国都是一个复杂的技术性难题。还强调印度官方声明并非最终结果,小米印度公司会继续跟印度有关部门进行沟通。
印度财政部声明
消息一出,各种议论不止。作为国人,很多人第一反应是印度又在打压中企,近期中印边境也风平浪静,不至于吧。2022年6月中印边境发生冲突,印度国内民族主义情绪蔓延,印度民众一时间又是抵制中国商品又是禁用中国手机APP,轰轰烈烈瞎闹了一阵,风头一过,印度民众还是乖乖的,悄悄又用回中国手机,想方设法安装使用中国APP。除了鄙视某些印度人的浅薄不理智,实实在在的为中国制造点赞,中国产品在各国市场攻城略地,行销全球,靠的就是质优价廉。印度人用不用中国产品不是靠情绪驱动,而是取决于钱包。用最低的成本来获取最好的产品服务,是客户的本能诉求,也应该是每家企业努力的目标。
言归正传,先放下情绪立场,我们从税务法规技术层面分析小米印度公司遭遇的这次税务事件,去寻找答案。
印度总理莫迪
何谓特许权使用费?
特许权使用费就是企业、个人从其他企业、个人获得授权使用对方拥有的个人专利权、专利技术、商标权、版权等无形商品所支付的费用。
特许权使用费交关税吗?
向国外支付特许权使用费,从而获得专利权、专利技术、商标等的使用,属于国际技术贸易类型,技术输入国通常是不征关税的,这是国际普遍做法。关税通常只是对进出口货物征收。但依附在商品上的特许权使用费,比较特殊,与商品直接相关,不能独立存在,这种情况下,所支付的特许权使用费就会计入到进口商品价格,作为关税完税价格的一部分来计算关税。我们有看两个例子:
例1.A国甲厂商生产销售办公用打印机,从B国乙公司引进一项非专利技术,可以提高现有生产设备的生产效率。甲厂商向乙公司支付了一笔特许权使用费,约定授权使用3年,每年支付10万美元。这笔费用不需要支付关税。因为非专利技术跟甲厂商的经营商品、设备,没有任何直接关系,是独立存在的,甲也可以不引进这项技术,或向其他公司引进。
例2.A国甲厂商生产销售办公用打印机,打印机有个重要部件硒鼓是从C国丙公司进口的,生产打印机过程,需要用到一项关键的专利技术来支持硒鼓,专利技术由C国丁公司提供的,这也是丙公司指定需配套使用的技术,由甲厂商另外向丁支付费用。这种情况,甲厂商支付的特许权使用费就需要计入硒鼓价格来计算关税。硒鼓与专利技术直接关联,不可分割。
有时候,判断特许权使用费与进口商品的关系是企业和税务部门共同的难题
在实务工作中,向海外支付特许权使用费的企业对某些特许权使用费与进口商品的关系判断其实是困难的,税务部门也容易不容易界定。实际工作中,有的特许权使用费比较复杂,某项专利或技术或许只是使用了一部分,就涉及费用分摊的问题。又如专利、技术授权使用的时间跨度较长,而生产产品时间与专利、技术使用时间不一致,同样也涉及费用分摊问题。另外,行政部门分头管理,判断的口径或许也有差别。进口货物是由海关管辖的,而特许权使用涉税通常是注册地税务机关管辖。因此,对特许权使用费是否纳入进口商品来缴纳关税有一定的技术和协调问题。
小米作为国际化公司,扎根印度经营多年,相信不会故意逃税,自找麻烦,就算是存在税务问题也是技术层面的问题。
事出必有因,无风不起浪
印度财政部这次发声明是有前兆的, 2022年12月21晚,印度税务部门就针对小米、OPPO、一加等中国手机厂商,在各家厂商多处办公地开展突袭式税务清查,有政府部门人士还放出风声,指责中国厂商有偷逃税嫌疑。印度财政部发的声明,就是这次税务清查行动的初步调查结果。
对于印度财政部的声明,小米公司回应耐人寻味,小米公司指出官方的声明还不是最终的结果,还要跟印度税务部门针对本次税务事项进行沟通。
印度政府办事效率如何世人皆知,对于一笔高达65.3亿卢布(折合人民币5.6亿元)的税款,从开始清查到正式公布结果,在时间计算上,从去年底到今年初,满打满算也就16天,印度政府机构同样也过双休、元旦,这回开挂了,为了查小米,印度税务部门连日加班不休息了?从小米回应就看得出,印度税务部门其实还在跟企业沟通该税务事项,就迫不及待出结论了。税务稽查是一件非常严肃的事,事关企业荣誉和经济利益,涉税金额大、涉税地域广,稽查工作需要耗费较多时间,不是能够匆忙下结论的,双方要根据法规和经营行为反复沟通协商。印度行政机构办事也太草率了,不得不让人怀疑其动机。
中国手机厂商雄霸印度2022年三季度手机销量榜
2022年11初,根据研究机构 Counterpoint 发布最新研究报告显示,印度智能手机出货量在 2022 年三季度为 5200 万部,中国品牌在 2022 年三季度在印度智能手机市场中份额高达 74%。其中小米以22%排第一,比排第二的三星高出3个百分点。
印度2022年、2022年三季度手机销售榜
拿小米开刀,是不是有点枪打出头鸟的意味。没有办法,中国品牌就是强劲,不仅手机,还有其他的电子产品、设备、玩具、家具用品,在印度,中国产品无处不在。印度政府渴望振兴本国制造业,打造印度品牌,这非一早一夕就能实现的。印度经历了2022年二季度疫情恶化打击,在三季度经济有了好转,外国资本对印度的复苏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印度这种做法无异于杀鸡取卵,并不利于稳定外资。
中国厂商立足印度之道
印度市场的诱惑难以抵挡,在商言商,中国资本在全球化的浪潮中搏击。要想继续在印度混,首先是要严格遵守印度的法律,尊重印度的宗教文化,融入印度人的思维方式,努力推动管理本土化。跟印度政府部门打交道,要慎之又慎,对一些法规把握不准的地方,多找当地的专业机构咨询,加强跟政府主管部门沟通。做到无懈可击,百密无一漏,当地政府也挑不出啥毛病。
本文来自: 彬哥说财税 投稿,不代表灵活用工平台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xti.cn/8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