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税是什么模式(财税是什么模式)

有媒体报道,AI一把手、技术委员会主席周伯文日前已从离职,此后将在AI方向创业。

这意味着,将云与AI业务整合进科技后,不到一年周伯文就离职了。

在刘强东的力邀下,周伯文于2017年加入任集团副总裁,负责AI业务。2年后,设立云与AI事业部,周伯文负责。2019年正值互联网公司成立技术委员会时期,也成立技术委员会,周伯文任主席。

值得一提的是,于2021年9月撤回数科上市申请,2021年1月,周伯文变成新设的15大事业群中的“基础技术部”负责人。与此前相比,他的权力收缩。

曾任职于IBM,履职不足4年

周伯文加入源于刘强东的亲自挖角。

2017年出任集团副总裁,负责AI研究与平台部相关事务,向刘强东汇报;他还是在AI方向的开路人,挖来了不少AI领域的专家,例如后来加入的何晓东博士(曾任职美国微软雷德蒙德研究院)、梅涛博士(曾任职微软亚洲研究院)等。

2018年,在供职一年后,他主导的人工只能智能项目“面向深度学习应用的开源平台建设及应用”入选2018年国家发改委人工智能创新发展重大项目。同年,周伯文被科技部任命为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研究中心咨询委员会委员。

2018年11月,原金融改名为数科,加入了智能城市、数字营销、AI机器人新业务,数科的对外口径也转变为“数字科技、智慧城市”等弱金融概念。

2019年12月,设立云与AI事业部,整合云、人工智能、IoT三大事业部,由周伯文负责,向刘强东汇报。

2019年底,成立技术委员会,技术委员会是技术条线的最高管理决策机构,周伯文担任主席。

数科2021年9月提交上市申请,于2021年4月终止,上市受阻。

在此期间,2021年1月,原“数科”与“云与AI事业部”合并为科技子集团,CEO从陈生强换为李娅云。周伯文变成新设的15大事业群中的“基础技术部”负责人,云业务事业部负责人是2021年底加入科技的高礼强,他之前是甲骨文全球副总裁、中国区销售副总裁和技术总经理。

这代表着科技加速落地,扩大市场的目标。与此同时,周伯文的权力很明显被收缩。不到一年便离职。

周伯文1991年入读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少年班,1999年硕士毕业于中国科学院,2003年获得科罗拉多大学波尔得分校电气与计算机工程博士学位。

博士毕业后,他加入IBM,担任IBM美国纽约总部的人工智能基础研究院院长。他负责IBM人工智能团队的全球技术战略制定以及商业化落地与应用,曾经是IBM的杰出工程师。

学术上,周伯文研究方向涉及AI、机器学习、NLP等领域,曾是多个国际AI顶会的机器学习领域主席或评审人。

今年7月,周伯文在上海接受记者采访时提出,人工智能下一个十年的发展机会是产业数智化,即人工智能技术大量应用、供应链需求演进、企业数字化转型三浪叠加。

供应链随需求演进是产业数智化的关键表现之一。周伯文介绍,我国供应链已经过了初级加工、高级加工、深度分工3个阶段,未来10年至20年将进入以“产业互联网”为核心的智能高效调度阶段。

与此同时,在2021年的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科技发布了可提供一站式工业数智化技术服务的“制造云”解决方案。

数科上市受阻后,裁员、离职?

2018年,周伯文刚入职不久,有记者采访过他。

那时周伯文信心满满,志向清晰,他向记者说,“我们这里是创业的心态与氛围,也正做着创业的事。”他选择的原因是看好丰富的应用场景、与整体价值观的契合,与刘强东亲赴纽约挖角的个人魅力。

周伯文认为在施展抱负的空间又大又自由,他按照设想,搭建了有别于其他任何公司的AI独有架构:AI开放平台NeuHub、AI研究院和AI+创新商业模式。

周伯文提出,相较于从消费互联网切入的BAT而言,在面对产业互联网时走出了不一样的路径。与国内阿里主要依托阿里云的算法算力、百度聚焦人工智能、腾讯强调C2B的“连接能力”、华为依托智能数据中心布局数字化转型有所不同的是,的“大本营”在智能供应链和开放物流。

相较于此前的意气风发,不到4年后,周伯文从离职。

2021年4月2日,原数科、现科技刚撤回发行上市申请后,发生了一连串重大变动——4月6日科技注册资本由约48.42亿元增至约52.33亿元;与此同时,陈生强退出董事、经理、监事等管理人员行列。

有消息称,陈生强套现走了。

除了陈生强离开,“白条之父”许凌在2021年1月轮岗至集团CSO体系任战略规划部负责人,9月初正式离职。

5月开始,脉脉职言平台上就出现有关“科技裁员力度极大”的话题。

据界面报道,科技两名核心高管于7月离职,分别为原数科副总裁谢锦生、程建波,他们均是原金融的元老成员。

谢锦生在2013年即加入,参与了金融的创建,曾任金融科技业务部、开放平台服务群组负责人,致力于将金融的核心产品对外输出,搭建服务于金融机构及企业的开放生态,并从零打造银行+、票据、财税等多个平台产品。

程建波在2014年8月加入,历任消费金融、个人服务群组风险管理负责人,同样建立起了科技的风险管理体系,曾任风险管理中心总经理。

离职潮起于金融老员工,继科技“去金融”业务重组后,科技的高管离职是否会进入“静默期”?

本文来自: 税筹师谢秀 投稿,不代表灵活用工平台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xti.cn/592.html

(0)
上一篇 2021年11月26日 上午9:15
下一篇 2021年11月26日 上午11:25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企业入驻 节税案例
返回顶部